当前位置: 食品健康 富民产业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

2024-03-12 15:46:43作者: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量:973

   近日,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发布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至13908亿斤,再创新高;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超8800万亩,供应有保障;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整体,全年脱贫人口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今年,又一个丰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丰收来之不易。年初以来,粮食生产先后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说。

  ——稳面积。今年,国家继续提高早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出台了支持大豆生产等政策组合拳,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

  ——提单产。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找短板、补弱项,针对性地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数据显示,今年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

  “总的看,今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说,此外,秋冬播顺利推进,基本实现适期播种,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总体较好。

  加强“菜篮子”产品供给

  守好“米袋子”,也拎稳“菜篮子”。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数据,全国蔬菜面积连续4年超过3亿亩,2022年产量达8.0亿吨,总量上产需平衡有余,今年蔬菜面积产量继续增长。截至11月底,全国蔬菜在田面积8849万亩,同比增加115万亩。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天气,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强化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工作。

  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当地为应对寒潮降雪天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蔬菜生产稳定。数据显示,目前,寿光各类蔬菜交易物流顺畅,每天向全国稳定供应地产蔬菜8000余吨,能够实现日产日销。

  日前,农业农村部部署当前蔬菜产销工作,明确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紧盯可能出现的灾害,进一步细化完善蔬菜生产和应对灾害技术方案,加固蔬菜大棚等生产设施;南方地区要充分发挥冬季光温优势,扩大紧缺品种蔬菜生产,北方地区要稳定设施蔬菜规模,增加冬春地产鲜菜供应量。

  “我们将继续抓紧抓实蔬菜稳产保供工作,落实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防范措施,加强产销对接和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严冬时节蔬菜稳定供应。”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预计12月蔬菜供应总量充足,能够有效保障“元旦”等节日供应。

  巩固农民收入增长好形势

  稳生产,促增收。今年以来,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名义增长7.6%,实际增长7.3%,快于城镇居民和全国整体增速。

  “今年我们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目前63.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说,推动中央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超过60%,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97万人,预计今年脱贫人口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更多措施加快落地见效。农业农村部12月16日发布数据,今年以来,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搭建平台载体,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升级。支持各地新建40个、续建5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集群139个、超500亿元的14个、超1000亿元的3个,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支持新建200个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奖补184个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的强镇超350个,镇域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达2.6万元。

  “我们将持续加力,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乡村产业,抓好项目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民收入增长好形势。”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曾衍德说。



我要评论
请先登录
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经济时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1785180;邮箱:oknews@126.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经济时报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图文/PRODUCT 更多
相关栏目:

农业科技 富民产业 惠农政策 大国农业 服务三农 千村示范 富民村长 数字乡村 农村创业 村镇供应链 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