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食品健康 行业监督

依法规范扫码消费

2024-03-12 17:22:44作者:李 萌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阅读量:605

 不久前,一则“顾客扫码点餐法院判商家赔5000元”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消费者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商家要求其扫码点餐;在扫码过程中,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孔某的个人信息被强制获取且无法自行删除。法院判决该公司删除孔某个人信息,向孔某书面赔礼道歉,赔偿孔某为保全证据花费的公证费用5000元。有网友留言:维护了消费者权益,法院判得好。

  如今,以扫码点餐、扫码付费等为代表的扫码服务,让人们体验到了信息时代的便捷。但有的商家滥用这一模式,以至于停车场缴费、服装店结账等,都必须先扫码关注才能获得服务,试图将一次消费行为转化为长久流量,以满足其后续的推广营销活动。本为让人有更佳消费体验的服务方式,却因套路而变了味,给消费者带来烦恼。

  在“扫码”与“点餐”之间,夹杂着各种繁琐的、非必要操作,比如让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授权个人信息、注册会员甚至强制实名认证等。这不仅影响消费体验,更加大了消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此次案件为例,根据法院审理,涉事商家在顾客点餐前未告知可人工点餐,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线上点餐,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的规定,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扫码点餐程序获取顾客信息,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行动,维护了自身利益。从判决结果看,这也给由扫码点餐衍生出来的违法违规行为敲了警钟。

  任何消费模式、服务方式都应有边界,必须以尊重消费者意愿为前提,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拿扫码点餐来说,无论是基于纸质菜单,还是借助电子设备,其本质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保护好个人信息是底线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案件中“法院判商家赔5000元”,仅是顾客为保全证据花费的公证费用,顾客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维权成本只能自己承担。商家违法违规成本不高,导致类似行为还是屡见不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得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对商家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进一步畅通维权通道,鼓励消费者站出来维权。凝聚合力、加强治理,才能为消费者创造安全、安心的消费环境。

  “变味”的扫码点餐,“扫走”的是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信任,从长远来看,商家的客流和利润也会随之流失。对此,经营者必须加强自律,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摘编自《海南日报》,原题为《扫码点餐不应“扫走”安全》)




我要评论
请先登录
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经济时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1785180;邮箱:oknews@126.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经济时报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图文/PRODUCT 更多
相关栏目:

行业新闻 行业监督 食话实说 食品科技 美食 行业调查 食品专题 乳业 饮料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