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食品健康 行业新闻

吃科学套餐 喝纯净水 奶牛过上“定制生活”

2024-03-13 21:05:52作者:来源: 阅读量:10107

  张吉明是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的畜牧工程师,他每天都要观察平板电脑上原奶的检测指标,时时监测奶牛群的健康状态。“智能智造为奶业带来了全新变化。”张吉明说。

  十几年前,由于科技支撑不足,哪怕是几百头奶牛的管理,也只能由饲养员的双腿和双眼完成,凭的是经验,靠的是体力。养殖场不仅效能低,利润也薄。

  现在,牧场里的奶牛身上佩戴着能够时时监控的项圈、耳标等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实现了自动调节,“犊牛自动饲喂器”可以根据犊牛自然生长需求为其提供精确的奶量。

  “奶牛吃的是科学套餐,喝的是纯净水,耳标‘身份证’显示着它们的健康状况。”张吉明笑称,奶牛每天过的都是“定制生活”。

  一天中,张吉明除了定时参与三次喂养奶牛外,还会随时监测奶牛的采食、消化、产奶数据。张吉明觉得,自己就像是抚养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婴幼儿。

  车间里,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各司其职。在这里,全球领先的全封闭智能一体化发酵模式可以全自动处理粪渣并制成有机垫料、液态肥料,实现了种养结合、可循环的生态化养殖。

  智慧牧场之外,包括张吉明在内的无数奶业从业者,恰逢中国奶业最新一轮变迁。科技创新正在给奶业带来信息化、数字化变革,勾勒出奶业发展未来的模样。

  在奶业振兴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伊利拥有全球顶尖的实验设备、领先的专利技术,以及已经落地转化的奶业创新成果,创造全球奶业多项之最。

  总部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的重要科技平台,中心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通过在全球布局建设创新节点,形成覆盖乳业全产业链的创新实体网络,解决乳业全产业链技术瓶颈,为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提供支撑,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双聘、兼职等形式广泛吸纳技术专家,已经集聚了包括乳品科学与工程专家任发政、家畜胚胎生物工程专家张涌等院士在内的100多位行业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携手引领产业升级。

  赵六永自2002年入职伊利以来,一头扎在一线科研中。现在,他已经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8项,并荣获国家优秀专利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了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酸奶的营养与美味,他经过数千次的科研实验,解决了产品浓稠挂壁无法量产、水乳分离的行业工艺难题。

  刘华突破传统工艺及设备中生产大果粒的技术瓶颈,获得“北疆工匠”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巴根纳团队解决了乳糖不耐受人群无法饮用牛奶的全球性难题,被评为全国劳模。伊利科研人员深耕母乳研究21年,建成了中国企业首个“母乳研究数据库”,攻克了婴幼儿配方奶粉蛋白质母乳化的技术难题,其中就有80后科学家司徒文佑带领的新生代科研团队的贡献。这样的科技创新在伊利还有很多。

  “不创新,无未来。”作为全球乳业五强、亚洲乳业第一的龙头企业,伊利依托一流的人才团队和创新资源,深化创新布局,开展乳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让技术成果造福全行业、惠及更多消费者。



我要评论
请先登录
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全部评论(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经济时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或中国经济新闻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1785180;邮箱:oknews@126.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中国经济时报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图文/PRODUCT 更多
相关栏目:

行业新闻 行业监督 食话实说 食品科技 美食 行业调查 食品专题 乳业 饮料 餐饮